# 我的養老投資規劃 ## 我的養老投資計劃 #@今日話題@雪球創作者中心
為什么會有「養老金」這個詞?養老金的模式分為哪幾種?以美國為例,養老金制度的演變是怎么樣的?我國現在處在發展中的哪一步呢?
一、先說說「養老金」這個詞的來歷
1、在農業社會,經濟基礎是以家庭為主的小農生產方式,這個時候是 " 養兒防老 "
2、在工業社會,城鎮化開始了,開始了不同于農業社會的雇傭關系,也就是說就業者不是用自己的生產資料在生產,而是作為雇員去參與到企業中,這個時候就掙工資了,就不是以家庭為主了。當這些人退休后,由于不再有土地等收入,就需要企業 / 政府給予幫助了。
所以說,養老金是現代工業社會的產物。
二、養老金模式大致分為兩種基本模式
模式一:現收現付制
這個模式最早出現在德國俾斯麥時期,也就是說在職的年輕一代,通過繳納養老金,形成一個養老金大池子,與此同時,當期退休的人收取養老金,也是從這個大池子中取的。也就是年輕一代繳費的人供養了退出勞動力退伍的人。
這種模式的缺點就是當需要養老金的人更多,繳費的年輕人更少,也就是人口老齡化的時候,這個大池子就沒錢了,模式就運轉不下去了。
如果不改變模式,可以通過推遲退休年齡、在職一代多繳費、減少退休待遇、公共財政補貼等辦法維持現收現付制,但是這些方式推行起來都有局限性,于是有了第二種模式。
模式二:完全積累制
早在上個世紀 70 年代,在經濟危機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影響下,很多發達國家就意識到了現收現付制帶來的財政壓力,所以開始施行改革,希望個人承擔更多的責任。
完全積累制指的就是,個人在工作期間進行養老金繳費積累,并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,退休后根據自身繳費積累情況和個人投資收益領域相應的養老金。也就是不再是大池子養老金統籌運營,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池子,自己繳費,自己投資,后面自己用。
例如上個世紀 80 年代,應用完全積累制度的智利,一開始收益不錯,大家都挺開心,但是慢慢遇到了南美的金融危機、亞洲的金融危機、又遇到了全球的金融危機,等到了這一波退休的時候,發現拿到手的很低,所以現在他們在考慮加上現收現付制,作為補充。
所以各國都意識到了養老金需要多支柱。
三、養老金的五支柱
支柱一:強制性的、現收現付的第一支柱養老金制度(對應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)
支柱二:強制性的、積累制的私人性質的第二支柱(對應我國的職業年金 / 企業年金)
支柱三:自愿性的、積累制的私人性質的個人養老金(對應我國的個人養老金)
此外,世界銀行還提出了兩個支柱
支柱四:家庭成員之間互相幫扶支持
零支柱:完全由財政支持的國民年金
但是縱觀各國,養老金體系的核心仍然是三支柱模式。
四、美國養老金制度的演變
和智利類似,美國最早建立的養老金是第二支柱職業養老金,是由運通公司給員工建立的,但是在上世紀 20 年代末,經濟大危機的時候,很多企業倒閉了,那么很多勞動者在企業工作了一輩子,企業沒有了,養老金就沒了,所以羅斯??偨y在這個背景下,在 1935 年建立了第一支柱養老金計劃。
第一支柱養老金是強制性的,按比例從工資中扣除,財政專戶單獨保管。投資上采取保守策略,購買國家發行特殊債券。在資金積累上,現收現付形式運作,合理平衡收支。
第二種支柱職業養老金,是為單位就業者提供,通過稅收遞延手段進行激勵,401(K)計劃是美國單位養老金計劃的主體。
以 401(K)為例,投資者有個專門的 401K 賬戶,企業提供 3 種以上投資組合,可以購買股票、債券、專項定期存儲等,員工自選,風險收益均自擔。領取時可以選擇一次性領取和分期領取。
整體來說,美國以第二和第三支柱為主,2019 年第二、第三支柱兩者合計占總資產(由三大支柱合計的養老保障總規模)的比重超過 91.00%,對第一支柱依賴較低。
而日本以第一、第二支柱為主,兩者合計占總資產的比重超過 93.00%,第一、第二支柱的占比分別是 53.75% 和 38.99%。相比較而言,我國養老金體系與日本更接近,但我國長期以來過度依賴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制度,2019 年我國第一支柱規模為 8.92 萬億元,占比超過 73.70%。第二支柱盡管開始受稅收優惠政策的推動,但并沒有實現快速增長,2019 年第二支柱規模為 2.50 萬億元,占比為 21.00%,與第一支柱相去甚遠。我國的第三支柱才剛剛開始。
五、深度老齡化社會,離我們不遠了
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,截至 2020 年 11 月 1 日,中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 2.64 億,占總人口的 18.70%,其中 65 歲及以上人口達 1.91 億,占總人口的 13.50%。按照聯合國的標準,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 60 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 10%,或者 65 歲及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 7%,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即進入老齡化。按照這一標準,我國 1999 年已進入老齡化階段。而根據老齡化進展的速度,預計到 2050 年,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 27.90%,屆時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將達到頂峰。中國從而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。
2020 年,我國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為 2.62 人,比 1982 年平均每個家庭戶人口 4.33 人減少 1.71 人。
對比數據,根據民政部發布的《2020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》,至 2020 年年底,全國共有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 32.9 萬個,養老床位合計 821.0 萬張,比上年增長了 5.9%。其中,全國共有注冊登記的養老機構 3.8 萬家(見圖 1),比上年增長了 11.6%;床位 488.2 萬張,比上年增長了 11.3%;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有 29.1 萬個,共有床位 332.8 萬張。
先看到問題,才能解決問題。了解歷史,才能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案~
老齡化確實是一個龐大的命題,多支柱相結合是未來必走的一條路。雖然我國的第三支柱才剛剛開始,但我一定會積極參加,雖然還沒有具體落地實施,但是借鑒 401K 的經驗,考慮到大家的投資認知能力不同,如果在選擇底層投資基金的時候,有默認選項,就會減少大家的決策成本,更有利于第三支柱的推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