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快報訊(記者 江楠 曹坤 文 / 攝)電熱保暖內衣,你聽說過嗎?除了電加熱,保暖內衣還得到了 " 氣凝膠 "" 石墨烯 " 等黑科技的加持。冬季將至,保暖內衣的市場開始活躍起來,而這些富有科技感的專業術語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,掀起了保暖內衣銷售市場的新風潮。
" 科技與狠活 " 登上保暖內衣電商舞臺
"APP 智能溫控,多檔發熱,28 區暖全身!" 今年有許多電商上架了電熱保暖內衣,售價高達 500 元 / 套左右。某商家客服告訴記者,加熱內衣里面有發熱絲,配合內衣里的德絨,能夠達到即開即熱的效果。衣服還有充電口,支持充電寶移動供電,甚至還支持手機 APP 操控。雖然是幾天前的新品,但店鋪數據顯示已經有 400 人下單購買了。
還有一些店鋪還推出了 " 養膚內衣 "。某店鋪廣告稱," 養膚內衣 " 外層采用的是進口德絨發熱纖維,內層采用了蠶絲大貼片,不僅能加倍護暖,還有 " 氨基酸養膚 " 的功能,將蛋白質富集在纖維表面,呵護肌膚,穿在身上不會感到刺癢。
除了這些," 遠紅外自熱技術 "" 石墨烯材料 " 等富有科技感的名字也出現在了今年電商平臺的保暖內衣廣告詞上,吸引著消費者的注意。
溫度和風度我全都要,年輕人鐘愛 " 黑科技 "
" 為了吸引年輕人購買,我們今年的面料和款式都主打時尚緊致、高彈性。" 某內衣品牌連鎖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今年最暢銷的一款內衣使用了 " 發熱紅豆絨黑科技 " ——通過外國腈綸的發熱科技,將皮膚呼吸產生的濕氣轉化成熱能;同時穿在身上也很緊致,還不會起靜電,很受年輕人的歡迎。
" 以前父母買的棉內衣雖然穿著很舒服,保暖效果也不錯,但是穿了幾次,洗過以后就變形了,拖在袖子和褲腿外面,不太好看。" 正在選購內衣的小李告訴記者,比起純棉內衣,他更喜歡輕薄緊身的新面料內衣。
記者走訪發現,除了近年走紅的 " 德絨 ",今年市面上的保暖內衣還有 " 咖啡碳 "" 珍珠絨 "" 色拉姆 "" 依克絲 " 等主打輕薄修身的新面料,價格最低一套只要五六十元,高的話也要兩三百元。
某機構的《2022 年保暖內衣品類洞察報告》指出,材料的創新是服飾行業進步的原動力,而保暖內衣行業在創新方向上把控較好。透氣性、強吸濕、高彈性等保暖材質創新,是近年來保暖內衣主要發展方向;而潮流人群是保暖內衣一大重要的購買人群,為了適應市場對于無接縫、零痕更親膚、穿著存在感弱的需求,保暖內衣呈現出了無縫一體織的發展趨勢。
質檢專家:對待 " 高科技 " 要擦亮雙眼
那么,這些材料的科技含量究竟如何?南京質檢院的專家表示,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發熱內衣的商家都聲稱,其銷售的發熱內衣里有一層 " 高科技 " 材料,保暖效果是傳統純棉保暖內衣的好幾倍。但其所謂的 " 高科技 " 就是 " 發熱纖維 ",其原理是利用吸收人體的皮膚呼吸產生的濕氣來達到發熱的效果。傳統的保溫是以阻止身體所發出的熱逃逸為主,而發熱纖維則是自行發熱而溫暖身體的一種全新材料,其吸水性之強遠遠超過其他品種纖維。目前,作為保暖內衣的發熱度,大約在 3-5 度左右。
也就是說,發熱內衣其實就是使用特殊纖維材料,具備 " 吸濕保暖 " 效果的內衣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并不是所有的纖維或產品都如廣告宣傳說的那樣,具備很好的發熱功效,因此建議消費者理性對待。
南京質檢院專家提醒消費者,購買保暖內衣時要注意看標識。目前,市場上的內衣成分有棉、毛、絲、麻以及滌綸、腈綸、錦綸等,也有 " 莫代爾 "" 萊賽爾 " 等新型纖維成分。如果購買貼身穿的內衣,還是以棉、羊毛等天然纖維和粘纖、莫代爾等再生纖維素纖維為佳。值得注意的是,市場上有的內衣標注著 " 色拉姆 "" 依克絲 " 等名稱,實際上是廠家給自己的面料纖維起的別名而已,并不符合標準。
此外,消費者還可以通過聽聲音來辨別保暖衣的好壞。專家介紹,老式保暖內衣是在保暖內襯中加一層超薄熱熔膜,穿著時容易發出 " 沙沙 " 聲,而且透氣性較差,影響穿著的舒適性。消費者在選購時,可以將保暖內衣輕輕抖動或用手輕搓,不要選擇聽起來有 " 沙沙 " 聲的產品。
(部分圖片網上截圖 編輯 范文靜)